|
有书读的孩子,为何要择校?就因学校有差距,而且这差距愈拉愈大。哪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读好的学校,认为这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学校有些差异,本来也正常,但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是不该有很大的差距的。大学可以有差距,那样才能适应不同爱好、不同智商的学子;可是,担负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应该追求公平与均衡——— 只有均衡了才谈得上公平。义务教育理应由政府公平地提供给每位公民。
8 r# @% m+ k/ L H 我们的“教育者”,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教愚者”。曾有论者批评大学教育:北大以产富豪为荣,清华以出政要自豪,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不以学术较长短,却以媚俗惊世人,中国教育又有何希望?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又怎能不崩溃?大学之伤,是社会之痛,大学作为社会良心最后底线失守,意味着中国社会进入一切向钱看、一切向权看的时代。这个批评是尖锐的,现在看来,比大学更低的底线——— 基础教育,良心崩塌更为严重。当基础教育的学校都努力制造不公、越发贪婪地攫取择校费,这教育精神能不没落吗?
& i6 ^, o2 u5 B. R" } 要想杜绝“小升初”择校乱象,就得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问题。这必然要“取强补弱”。教育要均衡,那么教师要均衡、投入要均衡;教师要均衡,那么待遇要均衡,待遇均衡了,名校的老师才有可能交流到普通学校,加上经费的倾斜,这样才能让弱校的“体质”逐渐强壮起来。当所有的学校都水平差不多、都各有特色,只有“差异”而没有多少“差距”的时候,各种择校的原动力必然就没有了。
% r7 N4 I1 Q- ]1 X4 r
. j/ V8 {2 P+ c, z3 e* B& M6 S徐迅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