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盛6 h/ c0 K$ B% F" u3 U ]
“湖上小桃三百树,一齐弹泪过清明”,清明节已至,连湖上的小桃树都在纷纷为清明落泪,更何况是思念已故亲人的我们呢,两句诗把清明节的悲伤之情表达到了极致。5 w8 \6 Y+ t8 c* l
清明是追思的日子。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祭奠祖先、缅怀先人,也尊崇英烈、认祖归宗,这源自中国传统孝文化,也是清明节强大的生命力和民间根基所在。
. C o* ^9 w; h' } k" @6 x 当前,部分民间祭祀物品已经走向异化,街头上,抛撒纸钱,烟雾薰人;墓地里,“宝马”、“别墅”甚至“小姐”随处可见,这使颇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变得浅薄、低俗。% r' K8 Q- V. h
清明节凭借中华民族发自内心的虔敬,穿越时空、历经沧桑而盛行不衰。清明作为文化符号,不仅是文化的精华,也是文明的缩影,蕴涵着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代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清明节成为国家的法定假日,绝对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归”与“拯救”,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文明,不断升华。 t' n9 T) i, m* @
尊重传统,充分展现清明文化的意义,不是哪个人所能担当的,需要强有力的社会意识引导。这不仅是倡导“网上祭奠”、“鲜花祭奠”、“居家祭奠”等社会新风,也是借“清明文化节”深入挖掘清明文化的内涵。这又恰恰是体现文化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恒久主题和重要环节。' c8 H. m$ r; Z3 X+ O
作为中华民族的个体,我们每一个人,在清明节去祭祀已故亲人时,应从毛主席祭祀父母的方式上得到启迪,在亲人墓前植树,用一束鲜花寄哀思,缅怀亲人对自己的抚育之恩,教育后代要继承先人的优良家风,远离那些祭祀陋习,让大家度过一个平安、文明的清明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