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区 官方微信

莱芜社区论坛

查看:948 回复:0 发表于 2012-10-16 10: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10:46:10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守护粮食安全 不能止于饥饿体验 [复制链接]

守护粮食安全 不能止于饥饿体验8 ^+ f. O! T0 l) A
詹勇
" c7 v, @& `. u1 d7 C' u6 ]) L5 g    体验饥饿也是对粮食安全的一次主动预警,但守护粮食安全,不应止于粮食部门的个别行动,而应唤起更广泛的社会乃至国家行动。1 j6 w9 Y6 `; k4 ?( M/ d8 {, |9 n0 H$ E
    你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吗?很多人可能会一脸茫然。的确,在肥胖成病、减肥成风的今天,不仅饥饿这个词从许多人的记忆中清空,就连“温饱”也已被“小康”取代,美食纷呈的《舌尖上的中国》某种意义上也表达了对“粮票上的中国”的告别之意。相形之下,国家粮食局将于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首次在粮食干部职工中发起自愿参加的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无疑具有别样的况味。
' ?" h& p0 E( {+ ^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坦陈,自己从事写作最初是为了“吃饱饭”。很大程度上,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告别短缺、实现温饱应该是国人获得的第一个红利。少年时期饱尝饥饿之苦的地产大亨潘石屹向媒体承认,饥饿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国人的节俭意识,与长期的匮乏、饥饿经历不无关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温饱乃至富足条件下的“世界观”又当如何?观照社会现实,这一问题难以乐观。" H1 v5 n6 H- I1 ]4 c! Q& \
    一直以来,节约观念受到了种种挑战,从公务消费到私人消费的豪华铺张之风愈演愈烈,众多饭店食堂泔水桶里堆满倒掉的饭菜,这些都在说明,当国人告别饥饿、实现温饱、迈向小康,与之相匹配的文明理性的消费观念和习惯还未形成。由此看来,粮食系统倡导饥饿体验活动,以“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警醒世人,很大程度上切中了时弊。
) S, {$ g. M- i7 s6 x    唤起饥饿的记忆,在今天之所以显得必要,还不仅仅是节约粮食、避免浪费的意义。早在1994年,一个叫莱斯特·布朗的美国人,曾忧心忡忡地发问:谁来养活中国?当时他预测,20年后,中国将出现2.07亿吨至3.69亿吨的谷物缺口,相当于全世界谷物总出口量的1至2倍。近20年过去了,中国以粮食连年增产、95%的粮食自给率回答了布朗的问题——— 中国自己养活自己。( |% v5 C0 ^3 Z. W4 s
    当丰稔的年景将布朗的危言甩在身后,当物质丰盛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情景,我们依然不能忘乎所以,因为粮食风险并未远去。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一方面使耕地资源、淡水资源大量消失,日益逼近18亿亩耕地红线,一些地方出现“无地可种”的窘境;另一方面使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社会出现空心化,面临“谁来种地”的难题。加上农资价格高企、种粮收益偏低、仍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等因素,粮食生产虽然捷报频传,但粮食安全依然脆弱。: o2 C: R: R! Q$ j$ g/ E- @+ ~4 x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天下虽丰,忘饥必险。体验饥饿也是对粮食安全的一次主动预警,但守护粮食安全,不应止于粮食部门的个别行动,而应唤起更广泛的社会乃至国家行动。有一位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今天,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依然能够从这朴实的总结中发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秘诀:制度改革与科技创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反对反对0
 
回复 转播 分享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搜搜有道360奇虎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