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4-2-9 15:11:51
|
只看该作者
莱芜市 齐灵公灭莱,莱民流播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 + \- y, u, _0 d6 |# J2 _2 ^4 i
莱城区 莱城区是1992年11月因县级莱芜市升为地级市而设立的县级区。
* g! _8 ^, Q$ } 钢城区 因境内莱钢而得名.
4 \9 Q# r, x. p9 |$ i# |! p; p$ ~! ?- u
临沂市 临沂,以临近沂河而得名。8 I3 E, F2 W+ W) R
兰山区 因现境域历史上属兰山县而得名。! D5 j" _- g1 _3 g9 r9 u
罗庄区 因地面多泉,遂命村名为罗泉庄,后更为罗家庄,今简称罗庄。
0 o# j# v. s8 X. A* t 河东区 因位于沂河东岸故称河东区。 ! e% J$ X. P. q) f/ m2 L, z# i- D' G
沂南县 因在沂水县之南而得名。
; X6 K& {1 }& Q( l, v {) U9 N 沂水县 因沂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 f+ o( x7 q) t3 Q 莒南县 原莒县南部地域成县,故名莒南县。
8 Q/ n. A: G. K1 p' t! h( u 临沭县 因辖区地跨沭河,故以濒临沭河而得名。 7 q0 P% t5 w3 O
郯城县 因郯国都邑古城而得名。! y9 R+ j. Y4 s
苍山县 为纪念1933年中国共产党员领导的"苍山暴动"而得名。
# A- i+ o: [2 v+ a4 j* _6 w 费县 因春秋时为鲁国大夫季友的私邑—费邑,故得名费县。 ) @+ j6 w5 F5 s
平邑县 费县改称平邑县,因县政府驻地平邑而得名。 7 S0 e1 {4 N, ~' _0 U. b% r
蒙阴县 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 5 y0 [; l# H" s- g+ Y2 [* o
4 p% L7 L& V H! [7 g! l德州市 德州之名源于安德县,安德县之名源于德水,秦更黄河名为德水,因德水流经县内,故以为名。
% Z2 w: M" Z, n l 德城区 原县级德州市更名为德州市德城区。
8 n3 @4 I. z1 W$ N( x9 I 乐陵市 大阜曰陵,乐则取四民用足,国乃安乐之义也。( H! f+ X. k- V2 f5 S& E& h
禹城市 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改祝阿县为禹城县。
7 i1 x R$ W% {! d. C# D" q 陵县 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安德县,称陵县,今陵县之名称始于此。 ' N5 a& ]' T7 \: C. _7 b
宁津县 因临鬲津河而得名的临津城毁于大水,迁至现址,取"安宁"之意,改名宁津县。 , i: h2 m0 y% ^2 e# d7 Y2 L/ a# y
庆云县 卿云,古以为祥瑞之气,取其意,且卿通庆,故取名庆云。 " Y' j+ r4 P4 s- l
临邑县 秦时置漯阴县。后改称临邑县。
- @: J9 w* Q1 } 齐河县 齐河县,因城临济水,济水又名齐水故名。 6 a4 A5 Z+ `: l/ E
平原县 平原县因周围地形平坦而得名为平原邑。后以平原邑置平原县。
$ H! e# L' L0 L! ^* G- s 夏津县 夏津县原称县(汉置),隋大业间改县置夏津县。以华夏民族及地处古黄河大渡口而得名。 ' J5 i' s, f! k4 T+ `! U& W
武城县 战国时属赵地,因地处赵国东部边塞,四无山阜,为防御强齐入侵,岁饬武备,修筑城防以屯兵,是谓武备之城。西汉初年,设东武城县。西晋太康年间,改称武城县 8 A2 b1 a5 `7 c% G! H& s
/ r: V: E' d/ B3 d聊城市 聊城市因史称聊摄国故名。
8 @) T- { ^2 G+ ` 东昌府区 因明代称东昌府,境内有东昌湖故名。 / k# ?! K S% n
临清市 卫河古称清河,临清因傍清河而得名。5 Z" n. u" W) g1 h
高唐县 高唐因地处沼泽之丘而得名。; \ D' E6 N) t7 ?
茌平县 秦置茌平县,因县境在茌山之平陆而得名。
7 S3 W; y2 K' K- W6 g 东阿县 河曲形成大陵称"阿"。东阿置邑,名柯。战国改称阿,秦始称东阿,属东郡。汉置县相沿至今。
4 @; f# y$ w; e" s$ D5 F: S' E 阳谷县 隋朝设县时取东阿、阳谷县界"阳谷亭"为名。 " |* o1 {% f( H/ j/ H$ h% Q
莘县 春秋为卫国莘邑,秦置阳平县,606年称莘县。
& @3 m w: ?8 K' h/ R( U+ t 冠县 因春秋时曾在此设冠氏邑而得名。
" \; T. `& |4 T8 b2 Y! N
5 i* d! A* S, r, k \" _9 T8 x$ f$ o/ Z; K( n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