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诞生42年来,莱钢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出生证”。之前莱钢馆藏的只是一份两页纸的手抄件。此报告是报国务院并报总理的,但报告的原件一直没有见到,国务院对此报告的批示更无从记载。经多方努力,终于如愿以偿
6 _1 V8 x6 E7 e, _$ F8 _■ 通讯员 李乐平
. O% v" X4 @/ b7 n; [% a3 D 近日,莱钢档案馆在中央档案馆、冶金档案馆和山东省档案馆的协助下,终于查找到了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2年前的“出生证”。# V$ d, v0 z- F) i% R7 s!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莱芜钢铁总厂、莱芜钢铁厂、山东省“七○一”指挥部。莱钢诞生42年来,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出生证”。之前莱钢馆藏的只是一份两页纸的手抄件,即《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建设山东莱芜钢铁基地的报告》(鲁革发(69)第108号文件),此报告是报国务院并报总理的,但报告的原件一直没有见到,国务院对此报告的批示更无从记载。时隔42年,莱钢已建设成一个具有年产1400万吨钢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拥有总资产840亿元,职工3.9万人,控股14个子公司,参股11个改制单位,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规格齐全的H型钢精品生产基地,全国产销量最大的齿轮钢生产基地,规模最大的粉末冶金生产基地。2005年莱钢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9年获“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十佳企业”称号。这样一个全国有影响的大型钢铁企业,怎么会没有自己的合法“出生证”呢?, n g9 v% s, t- _7 x
强烈的责任感促使莱钢档案人员两次进省馆,终于查到了“鲁革发(69)第108号文件”原件和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杨得志签发的文件原稿,并复制仿真件入馆。$ h& i, }4 P2 a1 @' k4 Q1 l5 u( D
文件原件找到了,但国务院对此报告的批复没有,档案人员又三进中央档案馆查找。要进中央档案馆查阅档案,按规定必须由省委办公厅出具的公函。在省委办公厅的协助下,档案人员携带着由省委办公厅出具的公函再次来到中央档案馆。中央档案馆利用部立即协调保管部进行查找,经过中央档案馆档案人员的细心查找,终于从国家计委上缴的众多档案中查找到了由当时协助周恩来总理抓经济工作的余秋里同志的批示件和周总理的送阅件。经总理同意,莱钢建设项目列入了1970年国家的投资计划,从而使莱钢有了“出生证”。当莱钢档案人员第三次来到中央档案馆资料查阅室,看到盼望已久的已经复制好的珍贵资料时,他们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3 y) L% B$ M1 a
在查找莱钢“出生证”的过程中,莱钢档案人员还查找到了与莱钢“出生”相关的一批珍贵的档案资料,其中有余秋里同志1970年1月12日在全国十大钢铁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中首次讲到莱芜钢铁建设的规模问题,还有冶金部当时主持工作的军代表对建设莱钢的批办意见及派出的第一批支援莱钢的46名工程技术人员的名单;也有余建亭等四位专家1970年7月10日向中央领导呈报的关于莱钢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等一批珍贵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对研究莱钢诞生成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