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属发达国家,他们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以后难免吃大亏。 B+ a% f8 Q0 n: A/ n+ P/ H# L& u
不论大学生还是中学生,作为基本依靠家庭养活的群体,他们大都是纯消费者,他们所花的钱几乎每一元都得向父母要,他们原本就不应该这样阔绰、铺张,如此追求高消费。这样做,无疑有明显的享受心理、炫耀心理和虚荣心。不知他们是否想过,即使家里再有钱,那也是父母辛苦劳动的血汗钱,财富来之不易,浪费奢侈是对劳动的不尊重,更是对人的不尊重。
% y* W/ x. D( h 财富多寡都是暂时的,当下拥有万贯家产并不意味着将来也是腰缠万贯,当下生活窘迫也并不意味着将来没有好的未来。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盈亏相济的时候,富没有扎下根的,穷没有穷到底的。“成由勤俭败由奢”是千古真理。+ E, h8 Y5 N+ u+ k, ]
许多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再让孩子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吃苦”,认为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一定得有,否则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自己和孩子在外人眼里都会很没面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能委屈了孩子,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只是父母一味迎合孩子的需求,无形中养成了互相攀比的不良习惯,使孩子变得意志薄弱、不思进取、贪求安逸与享乐。
) g6 `7 {& W3 i4 r9 |0 A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孩子终究要长大,要脱离父母的庇护而生存。每个人的道路都得靠自己去走,任何人也替代不了。如果不从小磨炼孩子的意志,当他们长大后离开父母去自闯一片天地时,面对挫折势必惶惑无助。
3 O; Y5 _; w; {' w) [# H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顺境,孩子要在未来的生活和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掌握各种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要有肯吃苦、负责任的精神。孩子能不能吃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生的成败。所以,父母即使再富有,也要“狠”下心来,对孩子“穷”着养,不要让富裕的生活毁了孩子。(作者单位:陈毅中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