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商银行印象记2 x4 v* B: f8 k' @6 E/ L$ A) K" B
来源: 银行家(北京); u; w8 u4 a" M5 @: j' D) ^1 r
一 、引子
* w" {- j. N# O! r9 a 中国的银行业历来是国外质疑人士批评的对象。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就有“中国的银行体系理论上已经破产、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刺耳声音;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后,针对中央政府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及2009年的天量贷款,美国一些媒体又出现了“中国的银行是群奇怪的野兽”(2011.03.27 作者:汤姆·奥尔利克)、“中国经济奇迹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胡乱贷款和巧用会计花招的基础上”(华尔街日报2011.06.21 作者:CARL E. WALTER和FRASER J.T. HOWIE)。我作为一个研究者自然对这些议论十分重视,但在近一段时间的实地调研中发现,这些人士的评论与我们的银行体系实际运行情况颇为矛盾。在美国经济仍然低迷、欧洲面临主权债务威胁、日本经济仍然一蹶不振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仍然可视为全球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金融机构体系。从国际公认的标准说,银行体系是否健康、是否有活力,主要看它的资本充足率、盈利状况、不良资产比率以及业务创新发展等等指标,就我有限的经验就近观察,我担任独董的民生银行、担任专家委员会委员的包商银行、担任顾问的晋城商业银行以及承担过课题的湖州银行特别是最近刚刚去调研过的莱商银行,似乎都为我的“中国银行体系健康且具有活力”的观点提供了佐证。中国有句古语说:“一斑可以窥豹”,一个点即可以总结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进而推断全局。在这里我想把自己到莱商银行实地调研的感受写出来,让读者了解一下中国的小银行中的佼佼者,它的质量及福利水平已达到怎样惊人的程度。
& g8 F* {- I% o& }; i$ P 二、令人惊诧的员工福利 " P% R7 r8 J5 ^8 @) x
2011年5月27日至30日,我率银行家研究中心一行7人到莱商银行进行了为期4天的调研活动,我们的安排大体分为同银行高管谈话和实地考察两类。在同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监事长及分支行长的多轮谈话后,莱商银行安排了一次养殖基地参观。
( V3 ^- F7 _% r- [& o 距市区几十公里处,有一个幽静美丽的山沟,莱商银行在这里以每年2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承包了3000亩荒山办起了一个养殖基地,承租期据说是70年。3000亩地,每年只给20万元租金,村民满意吗?这是我心中的一个疑问。经过了解后得知,每年20万元对一个穷困的小山村村委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因为这里的荒山有的是满山石头,村民根本无力进行投资改造。而且,这每年固定的20万元收入还只是村子获益的小头儿,大头则是莱商银行这个养殖基地的开发解决了大量的农民就业问题。用当地书记的话说:“原来我每天一顿酒还可能喝不上,现在每天要喝四顿酒”,为什么会这样——有人问村书记说,“村民都想让我推荐在莱商银行的养殖基地就业呀!”我大体了解了一下,莱商银行这个养殖基地养了200多头猪,200多只羊,几十只鹅,鸡满山都是,除此之外,还养了20多只藏獒。莱商银行只派4名员工担任管理者,试想一下,这么多养殖种植门类,还有矿泉水厂等,能安排多少人就业,基地的产品全部用于银行员工福利不对外销售。围绕3000亩山地、莱商银行修建了一条环形砂石路,拟购入自行车和马匹,计划每周末让高管们来这里骑马骑自行车强迫锻炼。
& @3 y4 S4 k' l" q9 b V那天的晚饭自然十分丰盛,山黑猪、山羊和大鹅等在北京极难吃到的土菜一大桌,席间,我们课题组的八名人员和莱商行的几位领导竟异口同声地说:“饭后不坐车了,走下山去!” 3 Z, B) g4 r# k3 _- R
那是一段很长的山路,天上繁星点点,四周静寂无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草香味儿。可能是饭吃得高兴酒喝得畅快的缘故,我们的青年经济学家新锐刘煜辉博士边走边叹:“山风徐徐,山风徐徐?”翻来覆去。
1 o- I* n- [, Z3 n1 I& U我和谭乐清行长走在最前面,边走边聊,得知:莱商银行的员工们不仅吃黑山猪喝山泉水,而且银行还用市场化的手段为每个员工都解决了住房问题,高管人员每人有一幢560平方米的别墅,这让我惊讶不已。联想到上次来调研时坐过的莱商银行自己的游船以及湖边在建的6万平方米的以“莱商学府”名之的培训大楼,看看莱商高管和分支行行长们的座驾,我觉得在全国商业银行中,莱商银行可能是福利水平最高的银行了。
2 k$ W( Y P B' k a- m 三、高福利背后的支撑点 ( O& O" B1 N! |* X( g8 m
莱商银行这样的员工福利水准——根据我的调查——在全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也许绝无仅有。因此,可以将之称为“莱商银行现象”。 # \ I2 S' i1 w1 d/ H5 `- j. S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全世界都诟病美欧银行的高管薪酬问题,有鉴于此,中国银监会在近几年也对中国银行系统特别是国有控股银行的高管薪酬进行了规范,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的高管人员是党的组织部门任命的,准确说是官员委派制度下的产物,在这种人事管理体制下,谁都有可能站到这个岗位上,被委派人获得银行高管职位是一个纯粹的行政化而非市场化现象,因此,就必须对这些职位获得者进行薪酬限制,不能让他们从国有资产运营中获取过高的收益,以免产生内部人财富掠夺问题。但民营资本出资组建的银行,高管薪酬则可视为委托代理中的激励约束问题,换句话说,民资银行的高管享受什么待遇拿的不是国有资产的收益而是出资股东在谈判机制下的一种自愿付出,不管这类银行的薪酬是高还是低,只要双方认可,它就是合理合法的。这一逻辑如果成立,还可以推而广之,即在人事任命上,非国有控股银行的高管人员也应由出资股东决定,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组织部门不应横加干预,特别不应该把“党管干部”当成组织控制安插私人的借口,只要专业监管部门保留任职资格考核权就行了。 - H3 z6 i* S: O3 r" q1 Z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来研究莱商银行现象的背后支撑点。 + \: k) z3 \ ^1 p9 a
高福利银行一定要有足够的效率支撑。莱商银行早在2004年就已取得当地市场占有率25%的业绩。2010年,每股净资产3.34元,总资产收益率2.24%,每股收益0.82元,股东每股分配0.20元。截至2011年4月31日,银行资产总额242亿元,存款余额182亿元,贷款余额只有128亿元,但年末利润预计至少为5亿元,不良贷款率只有0.64%。据调查,莱商银行若干年来把所有的不良资产(包括自身和收购的)都转化成了优良资产。李敏实告诉我,除了主营业务,莱商银行还经营了一些实业公司,如金银珠宝和房地产等,光这一块每年净利润都在1亿元以上。
; g0 M( Z( l1 F1 Z/ P 第二,良好的内外部关系。莱商银行共有76个股东,第一大股东是莱钢公司占股20.29%,第二大股东是浦发银行占股18%,其他74个都是占比较小的股东,地方政府只持有3%的股份。莱钢和浦发行对莱商银行既不派人也从不干预经营决策。莱芜市委市政府对莱商银行的高管团队更是信任有加,从不在业务和人事上进行干预。这就使莱商银行拥有了一个非常优越的全国很多城商行难以比拟的发展条件。这种发展条件使得莱商银行高管团队可以放手实施自己的战略。
8 W+ E% |: E# B; _( F 第三,以李敏实为核心的出色高管团队。一个银行能否搞好,关键看一把手素质,一把手素质高并能团结一班人,打造一个和谐稳定有高度执行力的高管团队直接决定一个银行的现状和发展前途。“莱商银行现象”之所以出现,李敏实个人的作用至为关键。我在和李敏实的几次接触中都发现,他是个思路开阔,大胆谨慎,且有说一不二斩钉截铁作风的人,对内他略显霸气,对外却谦逊得体。谭乐清行长徐倍英监事长以及各位副行长们都能在支持李敏实的意见方面起到出色的配合作用。内部无异议,外部不树敌,这是莱商银行高管团队重要的人格特征,正是这种人格特征使得莱商银行明亮而不刺眼,突出却鲜有人忌。
9 c; {6 j: ^9 S0 O: y' m 第四,规范公司治理与稳健发展战略。优良的股权结构为莱商银行规范公司治理创造了必要前提。而规范化的公司治理架构及其运作实践又生成了政府放心、大股东放心、投资者满意的氛围。没有任何内耗使得李敏实可以放开手脚去构想和实施既稳健又不放过任何有利机遇的发展思路,应对和决策各种大事小事。 . |5 S0 U- y% y/ ]
四、小中见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 }% n+ Z6 K8 R6 r# y; m1 c
像莱商银行这样小而精致的银行在全国还有很多家,但它们现在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在本地的发展空间已经有限,迫切地需要“走出去”到异地去设机构拓展业务,发挥它们的业务潜力,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 u* @6 U& c7 w ]4 Q近几年来,中国银监会也有针对性对中小银行到异地设分支机构出台了一些既开明又有约束力的政策,核心内容是:只要你在某些指标上达到监管当局提出的要求就支持你走出到外设物理网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今年3月两会期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岐山同志的发言,中国银监会对小银行异地设机构暂时停顿下来。我认为岐山同志的发言,出发点是反对城商行一味追求到商业发达城市异地设机构但没有全盘否定的意思,中国银监会应保持监管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应当认真听取中小银行的呼声。 0 A' L) \+ G& [$ L4 n3 _
中国银行业在大城市的确存在过度竞争倾向,但一般城市特别是县域经济,金融服务仍嫌不足,这些缺项只能靠中小银行的服务供给竞争来填补,因此,中国银监会在中小银行异地设机构问题上仍应毫不动摇地坚持支持鼓励加地区结构引导的方针,而不应当停顿下来。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不应当被看成是猫鼠关系,而应当是既有外部监管控制又有体察广大被监管者意愿的服务关系,监管也是服务。因为监管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和活力。管得太多,管得太死,为了监管而监管,这样的监管注定会成为失败的监管。+ X. ~7 l P9 T5 a% U
除此之外,监管还应当以扶持中小银行特别是民营银行为主要着眼点,在监管政策上不应过多地考虑大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银行的利益,一旦出现这样的偏差,中国银行体系的长期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会与先进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前面说到,国外的一些批评者一直在唱衰中国的银行业,我们的监管当局应当通过制定开明的监管政策,让中国的银行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让银行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支持力量,而不应当自缚手脚自废武功,在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表现平庸。
% {! X5 r: B! Y, Z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银行家 作者:王松奇)
5 T# c2 s* H# 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