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囊艾叶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我市,虽然地域不大,却明显分为两种习俗,一种是父母带着礼品去看望闺女,一种则与大多地方一样,女儿女婿带着礼品去看望父母。有人指出,看望父母天经地义,是“孝”的体现,但让父母去看望女儿让人不可理解。端午节看闺女,究竟是不是“倒孝”呢?
) [( `- R1 m1 b2 N; S父母一直为子女操心 看闺女就是一种“倒孝”体现- h ]1 v4 h( _; y& R0 B
》》》酒桌上的争论
0 U7 g3 n/ m* |8 J7 v端午节看闺女 是否是“倒孝”5 [$ u+ I+ Z5 G7 T' m' e3 V
端午节假期,约几位外地的朋友来莱芜聚会,席间不免谈到端午节的习俗。几位外地朋友对我市部分地区利用端午节看闺女一事表示十分不理解。一场争论也就在酒桌上开始了。
! K9 v; Z# {! K3 C8 }4 g “端午节,在北京又叫归宁,也就是回娘家。据说是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端午节是她们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北京朋友李涛说道,“这是一种‘孝’的体现。”
* C/ F# m. W! W “我们那也是,结婚了之后都要带着肉、粽子等去看望岳父岳母。跟他们团聚,是外嫁女儿尽孝道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成都工作的李旭晨介绍,在成都工作了几年,每年端午节他都要去看望岳父岳母。: z9 B7 D% n' r# K5 l
我市的朋友也不甘示弱,“我们这父母看望女儿也是有讲究的,给女儿带粽子,带肉,表面上看的是女儿,男方的家长也会去作陪,实际上一个道理。. N* W- Q7 {+ f' s+ B# q" B
习俗的争论变成了“孝”与“不孝”的争论,端午节看闺女难道就是“倒孝”吗?
. e- }$ }. O! W: |》》》记者调查
9 \; I' [! ~8 A/ Y4 H6 e- o我市境内看父母、看闺女均有* H9 I+ ]8 B e1 Z( m: Z6 o
据了解,我市虽然地域小,但端午节的习俗却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地方插艾蒿,有的地方送香包,有的地方看望父母,有的地方则看望闺女。
" Z$ O) C& K, {2 g1 ~/ K3 c2 ^+ h. E 据市民间文学研究会会长李胜华介绍,看闺女的习俗主要集中在以莱城为中心的周边乡镇,主要有雪野、张家洼、羊里、口镇等地。在这些地方不管穷富,一定是要去看望闺女的,早些年,带的礼物不论贵贱,主要是自家包的粽子,还有自己菜园里的青菜,自己家老母鸡下的蛋。现在,人们对这些已不是很讲究,礼物是多是少,粽子是自己包的还是买的都已不重要。
; ^5 @1 ? S8 V5 U/ k7 n1 J 也有很多地方与全国其他地区保持着相同的习俗。李会长介绍,主要集中在和庄、苗山、牛泉一带。当天,有女儿回娘家的习俗,带上自己亲手做的粽子,可以再带些好茶叶回家看望父母亲人。当然随着长辈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慢慢地长大,更可带一些保健品回家,用以报答长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更告诉长辈自己已长大成人,能够承担家庭的责任。 B; {& d8 m4 `; Z
》》》市民热议1, v x, r- R* T9 L6 v$ d8 m
看闺女是“倒孝”的体现
& [4 ~ I( J% }6 t 在外地人还有我市流行看父母的地方的人来看,端午节看望闺女有些不合理,甚至是有违孝道,是一种“倒孝”。“父母每天考虑的是孩子还缺什么,却从不考虑老人会需要什么。父母只会想到还得为孩子做点什么,却从未自问:我为老人做过什么?不懂事的孩子需要百般呵护,为儿女操劳大半生的老人却没人顾及,这就是一种极大的错误。”市民李传鹏介绍,让年迈的父母去看望女儿,不是在宣扬孝,而是一种大错———“倒孝”,这种习俗改变了端午节原有的意义,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我觉得看望父母比较合理,父母养育了女儿二十多年,出嫁了,还要父母每年买着东西去看闺女,从我个人的感觉来看有些不合理。”牛泉镇居民时斌说,父母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也要去吗?女儿嫁到外地去了也要去吗?父母包粽子可以理解,还要给女儿女婿买肉,拿东西就更说不过去了。
+ q: @, B& b% C 采访中就连看闺女地区的市民也有很多支持去看望父母的。“从小到大,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我们,长大成人了结婚了父母还在为我们着想。”雪野旅游区居民朱颖告诉记者,自己兄妹四个自己是老小,出嫁五年多了,有时候父母来,有时候哥哥来。虽说现在城乡公交很方便,但看到父母年纪大了,真有些不忍心。
0 Z. u* E6 R6 u+ f" u》》》市民热议2$ Q- R5 b% }% d( o
看闺女能够增进感情
. j& ?! @9 n. G: c9 G5 U“现在看闺女形式与以前差不多,但意义却变了。不再是去给女儿撑腰,而是借此机会与女儿、女婿、亲家坐在一起叙叙旧,吃个饭。”市民张毅说,“去看父母,只能是我和对象去,我父母就没有机会跟他们坐在一起。相反我岳父、岳母、姑姑、叔叔等来看我对象,我父母以及叔叔婶婶都要来作陪,几家人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聊聊天,喝点酒,也是一种和谐。至于他们带来的礼品,我们也会找机会在看望他们时还回去。“现在的小青年都不愿跟父母一起住,一结婚就要买房搬出去住。他们过得到底咋样?家里收拾得干净不干净?有哪些忌讳孩子没注意到等等,这些我们去了之后能教给孩子,让他们多注意。”市民王立诚告诉记者,自己两个女儿,平时都是他们过来看望我们,我们过去看看心里也就放心了。
( j* x/ T1 Q$ @& A% h% b1 ]( J. ~; j附:7 |4 F: w: l$ r8 j) @+ } Z
为什么莱芜有些地区端午节流行父母要去女儿家看望呢?
0 o! F& U7 Y4 P; v, g1 l1 E 据老人们讲,去看闺女主要是为了给出嫁的闺女“撑腰”。在农村有这种习俗,如果这几天娘家不来人看望,那是很没面子的,说明自己在娘家很没地位,在婆家也抬不起头来。如果娘家有兄弟,父母上了年纪,自然是兄弟或者侄子、侄女来看望。
( c3 |) K1 V' l$ ]3 \》》》专家说法. h' S/ a1 d' c2 `
体现了莱芜人“亲慈子孝”的传统( d0 S" @8 v, P) G
地域性文化能够长久传承
# u7 v6 d( u& Z0 `3 `( o+ n“看父母与看闺女两种习俗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倡导了一种亲情传递的风尚。在我市,既有闺女回娘家的特定节日,也有父母看闺女的特定节日,这种多样性正体现了莱芜人自古以来崇尚‘亲慈子孝’的传统取向。看闺女习俗与我们的孝文化并不冲突。‘孝爱’文化的内涵不仅包括子女孝顺父母,也包括父母关爱子女,是一种互动的情感交流。”市委党校社会学教授高卫红介绍,父母的探望温暖了女儿,反过来,女儿也会更加孝顺父母。历史发展到今天,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纷纷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追求幸福,对娘家的依赖大大降低,但无论何时,亲情总是最珍贵的财富,端午节看闺女的习俗,恰恰是在每年提醒我们珍爱和维护这份亲情。“至于为何我市部分地区流行端午节父母去看闺女,这个没有具体考证,也没有具体的文献。”市民间文学研究学会会长李胜华介绍,不管去看父母还是去看女儿,这都是一种习俗,都是一种和谐的体现。他介绍,有些习俗是过去传统的传承,有的则是地域性的演变,有些则是一些约定成俗的习俗。这种变化让传统文化呈现出了多样性、多元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更容易被当地的群众所接受。只要是大众的就是易被接受的,也只有这种带有地域性的文化才能得以长久传承。" V+ G$ s4 }( ~: L4 B
% t; b9 J2 K H) }/ O
记者 朱国梁+ P: l0 B( e/ Y2 E0 k0 D
* {# ~; H2 W1 |) ?, |/ T/ n
u2 N# ?: ^% m2 x' f' Z' I3 ~3 j# X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