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决定不顾一切投靠‘学界大佬’。”就读于华中某高校的文科博士生小文(化名)这样说。在学界,报考时投靠“有势力”的导师似乎已经成为研究生、博士生们的一种共识。, R, e4 u- [# q2 s
7 \7 J& X# J' Z- O3 G0 g
这些学生与导师的关系十分微妙:“老板与包身工”“学术机器”“论文代理”这样的词汇早已频频见诸报端,翻翻网帖可以发现,许多人声称在业余时间都不敢接导师电话,但他们却无奈地屈服于导师的“权力”之下。
& l }4 c2 k- U/ q) W& T+ v4 y' R, P* ^4 J
有些人甚至用一个词来形容“选导师”这件事儿:“拜山头”。原本纯净的象牙塔早已成为残酷斗争的“生存江湖”。学术理想这个词对这些师生而言,似乎早已渐行渐远。
4 k0 p* B; M* j' h1 J. s6 u! J+ A' X% L6 G) B9 F3 T
导师的“十八般武艺”:推荐工作、项目拿钱
3 a9 t; f# F8 d5 V
) g3 M1 h6 E: P" i8 U+ {; ? 导师的“权力”和“势力”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关于工作方面的,比如留校、推荐等,大权都掌握在导师手中;另一类多发生在理工科院校:导师接项目的能力高的话,钱拿得多。学生有出路,自然有人愿意跟随。7 `$ Y j: v8 E8 T
( r; C& h* t) m1 H5 U: ^' s
“破格录取,论文答辩,学生的招生。”在具体事务上,小文觉得,导师的“权力”是无限延伸的。“有些人是完全不符合规定的,但是导师有能力,就硬是招进来了。”- `* r( _ b# j( F
% u0 R% x4 D. ?1 {/ { 尤其是在读博士这一点上,导师的选择就是“性命攸关”的:硕士不很明显,博士很明显。很多本科较差的学生考研主要还是择校,然后拿到文凭找工作。但读博就不一样了。“都把人读老了,学生面对的生存压力更大,所选的导师没有能力,学生只能干着急。”6 ?' d' Y0 b. M; I. ^
, i/ b$ m5 [9 ]1 {9 u" |: V1 N2 }+ e
导师势力的“周边效应”:徒子徒孙无穷尽
& P' X1 f, N1 r" G. J3 a3 h0 U j: j( h5 t6 p( O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在一项调查中,首先提出了高校“近亲繁殖”的概念。调查选择中国知名度比较高的17所大学(财经类学院或系)。结果显示,987名教师中,有604人毕业后直接在母校任教,占所有教师的62% 。顾海兵称,这说明中国高校的创新能力非常的滞后,学生没有超越老师的勇气。
6 x4 d! X5 H; x' k
# \- t1 v5 F3 H% v" z( S3 L: T 某博士论文答辩全部合格,直接推荐到北京一高校就业,听起来似乎非常辉煌,但内部人都知道是导师的势力在起作用。大学导师权力的来源也很重要:有的是因为政界转学界;有的是因为学问好。
3 {7 ?" x5 j; ~3 g3 C' S. r 其实这还是社会固化的表现,人们的内心根本不相信逆袭,只能接近权力,获取保障。”小文觉得,象牙塔里的“拜山头”问题,最终还要归结于“权力崇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