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叫爹叫爷分不开, w* p6 ^( l. Y. n3 }
对父亲喊爹,或者喊爸爸,这算得上全国的统一叫法。然而,在莱芜地区孩子喊父亲既不叫爹,也不喊爸爸,而是喊“爷”。
2 ?6 {3 c0 z4 s. ?3 {, k2 C0 u 众所周知,爷爷是祖父,在这里,在“爷”字前面加个“老”字,即“老爷”,便是祖父。如今,年轻人大多都赶时尚了,爸爸、爷爷开始流行。
8 y& m& [- m: c/ Z) a+ n d3 m●豆腐敲着梆子卖$ ?4 W9 \8 ~& g/ c( P
在莱芜地区,卖豆腐的每天拿个木头做成的大锤头似的东西(中间是空心的),用一个小棍儿敲击,这便是当地人所说的梆子。梆子的敲击声很有节奏,通常是“ , ……”人们只要听到梆子声,就知道是卖豆腐的来了。
* _. d! a/ s+ \4 D●来客一天三顿待
) r7 a; p! l( c( ~0 @ 莱芜人很热情,从待客上就能体现出来。在外地,有的地方待客只吃一顿饭,在酒店里吃一顿就算完,而在莱芜农村某些地方做客,要在那儿吃三顿饭,即,早上先吃挂面荷包鸡蛋点心点心,中午吃水饺,傍晚时才正式喝酒。6 m' h6 P0 Q Z/ k
●饮酒先敬“地奶奶”
. @/ y" U/ w! ^ 喝酒之前,懂规矩的中老年人,端起酒盅或杯子,先往地下洒一点,浇奠(祭奠)一下,嘴里念叨:天爷爷,地奶奶。在这里人们不一定是给地奶奶浇奠,很多人也不知道其中的用意,只是模仿,但所表示出的却是一种虔诚的信仰和礼敬。
% w( T- C% k0 r: {4 K3 _: v* h●行嫁钱币抛车外
4 P2 |6 e/ }7 T; r+ l 莱芜的女孩出嫁,之前父母要准备很多一分、二分或五分的硬币,现在条件好了,有的家里便准备些一角或一元的硬币,用来在结婚那天遇河、桥等抛撒,图个吉利。
+ m6 D+ k8 _) }" a M2 u2 Y9 ^●七月十五把“鬼”拜
& E/ B7 x: n& }2 p" `5 c# w9 b. e% Y |; F 农历的七月十五,是莱芜当地的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有人称之为鬼节,这一天当地的家家户户都把“先人”即逝去的家先请来供奉,也叫做请家堂。人们除了烧香磕头之外,还要燃放爆竹。因此,这天下午,爆竹声此起彼伏,像过年一样热闹。! X8 X. ^4 B5 ]7 V% T
●猪圈如厕好无奈
' H, B/ T* K" h" w 在过去的莱芜农村,没有建造厕所的,人们如厕都要到猪圈里。有的人害怕就拿个小木棍吓唬猪,城里人到农村不习惯,遇此感觉很尴尬和无奈。& g5 b. D6 r/ `9 Y9 ]% o1 D
●忌四则把七字抬
( U3 L1 u; C+ | ]/ W' j 莱芜人对四特别忌讳,无论选车牌号还是手机号,都不愿要带四的。相反,对七则很钟爱。过去人们在酒场上,要么喝个“六六顺”,要么来个“十全十美”,如今,人们动辄带七个酒,寓意是“七上八下”。
k0 d& w5 z+ v/ T" V5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