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年前,他大刀阔斧改革,让一个几近瘫痪的穷剧团充满生机和活力,编演的7部剧目多次晋京和在全省巡回演出,并多次荣获全国、全省文艺大奖,剧团则被授予”天下第一团“称号
* a0 j% ]) D/ Y+ q1 @" N2 X李长生:让莱芜梆子重放异彩
( r+ i! z0 B2 T$ g2 F4 {) ?0 r- ^本报记者 张茜' e6 E1 L% w% l: T5 r e
”这几年,剧团每年都要演出300多场,与我上任之初的演出场次相比,数量增长了几十倍,剧团各方面条件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月10日,刚刚参加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参评剧目展演的莱芜梆子剧团团长李长生,向记者讲述起他和这个剧团的点滴往事。5 ?0 [ V: l4 N z+ b
李长生说,上世纪90年代,剧团演出市场萎缩,演员连工资都发不下来,有的演员只好去卖水饺、修自行车、开三轮车,甚至去扎花圈养家糊口。演出市场的不景气,演员人才的流失和匮乏,让剧团走到了解散的境地。
( U! |4 w4 K7 z5 g 1990年,无奈之下,李长生也办理了停薪留职,经商做了生意。短短几年,他便住上了”将军楼“,拥有了私家车。
2 `( V# z4 ~% w6 j L! S- O 然而,13岁就考入莱芜梆子剧团的李长生,对剧团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1996年,他毅然回到了剧团,并于1999年年底,竞争上任剧团团长。”当时,办公室里唯一的桌子一根腿都瘸了,连扫地的笤帚都没有。办公电话欠费1700元停机,财务账上只剩下700元,全剧团外欠账款到了100多万元。“李长生回忆说。面对这样的困境,上任后的李长生,大刀阔斧地开始了长达14年的剧团改革和创新。
! b/ T! P, X% i0 z0 b: a" ] 为激发剧团的演出和编创活力,李长生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实行奖金分配与工作绩效挂钩、个人收入跟岗位和贡献挂钩的激励机制,打破了过去平均分配的做法。
! C+ q/ o3 H& @ 为开拓演出市场,李长生对剧团内部机构进行了重组,选用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人成立了外联部、艺术部和后勤部,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演出市场越走越宽。此外,他还通过团企联姻,剧团形成了编、导、演一条龙服务。
7 v7 Y, k. Q) l# b' U2 u 市委、市政府也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对剧团的扶持力度。从2007年起,剧团人员工资及各项社会保障金全部列入市财政预算。同时,市财政每年从拨给剧团的经费中列支100万元作为专项奖励考核资金使用。”2007年,我们剧团的欠账全部还清了。“外有政府扶持,内靠自身改革,莱芜梆子剧团在李长生的带领下,从濒临倒闭逐渐成为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样本“。2007年,莱芜梆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 M- r# O0 E1 a
改革激发了剧团的创作力。近几年来,在李长生的策划指导下,剧团创作演出了《大山魂》、《钓鱼人》、《儿行千里》等多部传统和现代戏。其中,2008年创作演出的廉政剧目《儿行千里》先后两次晋京、三次全省巡回演出达260余场,观看党员干部达22万余人次。该剧先后荣获建国60周年山东省优秀剧本奖、第九届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全国、全省大奖。2010年,李长生被评为莱芜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2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三个一切“先进个人。”莱芜梆子剧团曾有着‘天下第一团’的美誉,我们要让这朵地方戏曲的奇葩再次绽放异彩。“李长生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