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几天,对于蒙牛乳业而言,可能只是在延续其并未真正消褪的信任危机,相较曾惊心动魄的种种过往,此番事件或许会被认为是再小不过的小事。
* k- K8 `9 T9 S5 S! J, U4 X2 [
' N1 L( i, G# p2 s 6月17日,有网贴图文记录了自己在蒙牛冰激凌代加企业“天辅乳业”的见闻,包括周边环境、生产车间等区域在内的卫生状况之脏乱差,目力所及,触目惊心,令人反胃。18日,蒙牛乳业在其官方微博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赶往委托加工企业(该条微博曾一度被设置为禁止评论)。几乎同时,蒙牛方面所进行的线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相关网帖被大量删除;爆料人表示涉事企业人员已到其学校,爆料人被约谈,并表示“这件事不会多说了”……
" X. c7 a2 S6 V8 J8 ? r9 d! m4 I6 N1 S
" A7 ]0 l: s, T: ?. C6 L 6月20日凌晨,蒙牛公司再发回应,承认网帖反映“宿舍管理、周边环境”基本属实,生产现场环境管理“存在违规情况”,并同时强调“所有产品均按国家标准经批检合格后出厂”。相关责任人据称被停职,涉事代工企业据称在整改,一边是“感谢网友爆料”,一边却是网友不敢再发言。看起来,蒙牛乳业已试图用一句“道歉”和“严防再次发生”,来开始它又一轮“下不为例”之旅。
/ A! Z9 A$ o7 _! _+ J3 ]. D
( W# N V+ H6 |) u" p( o# O 经《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此次被网帖揭出的“天辅乳业”,其与蒙牛乳业的关系,颇为暧昧,虽前者为蒙牛代工生产产品多年,企业所在地政府网站称其系由蒙牛乳业“扶持新建”,企业介绍中也称自己与蒙牛集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在蒙牛乳业的官方年报中,“相关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冰激凌生产基地项下”却寻不到“天辅乳业”的丝毫踪迹。直到丑闻被揭出,蒙牛才在回应中称天辅乳业为其冰激凌代加工厂,且至今未对该企业产品所占蒙牛所有产品比重等数据进行披露。蒙牛乳业向公众遮掩的,是否恰巧仅此一家已事发的代工企业而已?! Z& X& F& t6 s% R. @# s. U
$ a: D( }; k+ `' {
一起涉嫌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生产规范的举报,到目前为止,也仅看到涉事企业集团内部的自查自纠。从调查组,到两天内出来的调查结论,均属外界无法监督的内部调查。在政府监管部门未介入相关调查之前,来自涉事企业自己的各种说法,仅能作为一方陈述存在。且也为公众思考提供了一个维度:在生产现场存在所谓“违规情况”的前提下,那些明晃晃的肮脏,为什么“所有产品”还能“批检合格出厂”?是自我包庇,还是国家食品检验标准、批检程序出了问题?没有独立于涉事企业之外的权威调查,试图用自查自纠平息丑闻,恐难轻易遂心。
4 {5 j+ N$ W& k3 Z% ?$ ]# y; `+ I$ A9 L I8 Q# s
很难让人相信,被承认“基本属实”的网帖,其所描述的、如小作坊般的产品生产情形,会发生在蒙牛这样一家大型乳品生产企业;但人们又很难不去相信,因为循着媒体整理的近年来蒙牛产品质量问题索引,一桩桩、一件件翻检,最逼仄也最残酷的现实是,如上种种至今都未看到一个像样的处理。相反,于蒙牛而言,每有大事发生,各类俨然成为下意识的对应策略,虽依旧笨拙却已大成气候,且公众不得不沮丧地承认,其灭火效果竟出奇得好。
( Z; g0 ~/ \; U4 C
! L, @: w! Q8 @ m 丑闻被意外爆出,与网络传播在拼速度的,是涉事企业的强悍公关能力。揭黑网帖疯狂被删,爆料当事人遭遇封口,而这已不是公众第一次见识蒙牛的邪性和威力。因去年年底蒙牛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更因近年来该企业屡屡爆出产品安全事件,知名微博用户@王小山发起对其产品的抵制活动,一时间网络云起响应,各方接力转发,但也就在日前,王小山亦迫于压力(甚至是人身安全威胁)而噤声。一家普通的乳品企业,何以屡屡在公共食品安全事故中顺利逃脱干系,在所谓“善后”的措施中营造出某种肃杀气氛,并利用各种说辞裹挟地方政府、绑架奶农利益。消费者或须扪心自问,是否也正是因为国人对犯错者的轻纵和容忍,对昨日不堪的过于善忘(当然也可能有“没得选”的困境),给犯错的企业营造了一个罕见而畸形的生存环境。
- L1 ?9 @0 k! j- Y! W1 a: \7 ]- B8 @, I8 ?
日前,蒙牛乳业新任总裁孙伊萍首次面对媒体,表态将“全面打造新形象,重塑消费信心”。但显然,从当下尚未过去的又一起加剧其信任危机的事件处理中,公众依然无法参悟在旧有灭火思路不变情况下,所谓“重塑消费信心”究竟剑指何处。蒙牛再造,资方或在努力,而消费者亦可启用手中选择权,大声表达出我们的“零容忍”:为安全的饮食,更为不容亵渎的社会底线。
8 |2 ^. X* _' d5 C. U# N6 @0 M1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