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亩黄烟,纯收入三十多万元,谁看了谁眼馋。殊不知,这“黄金”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J- ]( I9 K3 M! G- R. u& }
本报记者 康与民
) a7 m. U7 T/ F7 [ 莱芜黄烟谁种的最多?茶业口镇东榆林村的郭光荣数一数二。
+ D8 `. L2 U7 a% H# N “这简直不是卖黄烟,就是卖黄金啊!”11月1日,郭光荣到常庄烟站卖了今年最后一车烟,“一捆烟就上千元,来一趟就卖两万多元,真喜人啊。”郭光荣高兴得合不拢嘴。4 S) b$ |* l# P- |0 U
年过半百的郭光荣,当过兵,身穿迷彩服,个子高挑,身体硬朗,“我种了300亩黄烟,今年毛收入60余万元,纯收入30余万元。”2 l5 r6 F- C9 W: k! N+ E: l
村里非常支持老郭发展黄烟。在村委办公大院前的一片空闲地方,烟草公司专门为老郭建了4个烤烟房。“现在还烤烟吗?”记者走近烤烟房,闻到浓浓的烟味。* {6 o* z5 s$ F8 X' M7 B
“都烤完了。今年从6月14日到9月14日,整整烤了3个月,烤了40多炉、4万多斤黄烟。”
9 U6 P0 P" V/ {, ~& r2 y" O “多少钱一斤?”8 @( T( ] g. x" \4 U* P
“一般十一二块,好的十五块。”老郭说。
; y5 b$ M- g& s b+ f \" _ “这山沟沟里,哪来的300亩地种黄烟?”记者不解。
, v ?" a$ {6 c# T) A/ m/ ]0 [ “说来话长。”老郭娓娓道来,2009年,他承包了一片山场,种树太慢,种粮食不长,种啥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路过常庄烟站,和烟站的同志聊了一个上午,当场就作了决定:发展黄烟。
" A. c0 D9 i# A% D2 s 说干就干。老郭雇来推土机,前前后后干了两年多,老郭在山上吃住了两年,150多亩荒山野岭终于变成了黄烟地。
7 _6 x. o5 r8 W! \0 s 种了一年,老郭还嫌地少,从中榆林村租了3亩,从西榆林村租了5亩,还到苗山镇的五色涯村租了18亩,在本村租了十几亩。老郭说:“东流转西承包,加上我开发的荒山,凑了300亩。不容易啊!”) W* H" ^7 {4 ]! T/ K
老郭常年雇了20多人,每人每天50元。一位烤烟的老大爷说:“有了他这个烤烟,我就有了饭碗。不然,这个时候光在家里晒太阳,没事干。”$ Q- }3 d' y- ~
东榆林村山连着山,岭接着岭,虽是深秋,仍然满目葱茏。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种黄烟的好地方。
* z+ u: r/ w! _# D8 Z; A! M5 F 老郭不但黄烟面积在全市数一数二,而且烟的质量很好。为鼓励黄烟种植大户,今年莱芜烟草公司奖励郭光荣一辆55马力的拖拉机。“6万多元的拖拉机开进村,老少爷们眼馋啊。”村支部书记郭恩林说,“老郭带了个好头,村里人都热上了种烟,明年村里计划发展500亩黄烟,成立黄烟种植合作社,把东榆林的沟沟坎坎都种上黄烟。”
6 f. d$ g' c3 h, H7 T# f9 [& _- I 为了发展黄烟,村里每亩补助200元。烟草公司给村里修路、建水池,还计划建风力提水站。“明年夏天你再来,就不是满山茅草,而是满山黄烟了。”郭恩林热情邀请记者。
4 h5 E C( a% U7 ^- k7 u% U+ T& i
9 a9 X; ?. Y% o, |6 t9 A6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