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 }* ]! P. _& @
/ T- m+ }- r4 h* O% D& c" C% c8 c 近日,记者在贴吧上看见这样的帖子:“莱芜香肠,以前朋友送过,挺不错的,但是在济南没有找到有卖成袋儿的,哪位知道啊?”“非常想吃你们莱芜的瓜子,莱芜的朋友要是有来青岛的,别忘了给带几包来……”近几年,我市食品工业快速发展,食品行业的品牌初步“崭露头角”,有些公司还获得了“山东名牌”等荣誉称号。据统计,2010年1-10月份,我市食品工业共实现增加值9.5亿元,同比增长13.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5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69.8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96个百分点。
; ]- @$ l( W$ J4 P" G 我市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推动。投资驱动,重视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实行园区带动,同时制定《服务企业承诺制度》等,建立起了“一站式”政府服务体系和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助推了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
8 b- R: h0 [5 P' O 但是,我市食品工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说,我市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而且所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品。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非规范性,在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风险不能共担。食品工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平衡,比如葱、姜、蒜商品率较高,形成了规模种植、产业化经营,而豆类等则是作为农产品直接销售。
! H. L# j. j3 A8 v 那么我市食品工业如何得到进一步发展?记者在调查分析后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X4 E1 @4 y+ O8 }
政策驱动,统筹规划发展。我市食品工业已初具规模,并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但仍存在规模小、层次低等问题。要形成一个标准的产业体系,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推动。应立足我市实际,充分利用国内外相关政策,统筹规划,标准定位,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优惠的政策和实施可行的政策强力推动。6 C2 n! @. b' l* Q2 l
整合资源,提升规模效益。目前,各种原材料基地已基本形成规模。要把握时机,改善环境,整合资源,重点培育和发展汇源、万兴等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来调整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扩大规模,扩展行业,夯实食品工业基础。8 ]' b8 V: K9 F% H! D. F# O0 q
争创名牌,提升品牌效应。各级政府要引导企业开展重质量、创品牌活动,下大力气实施“名牌工程”。鼓励企业创新管理,积极推行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争创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和集聚,以品牌推动产业集群档次的提升。( }9 G3 D) {( O$ d& m; G0 h
增强后劲,提升竞争力。农副食品加工业是传统产业,技术落后、准入条件低、竞争激烈。要想使之持续、健康发展,这必须依靠和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改造和提升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使高科技含量的加工技术不断涌现,高质量的新产品面市,提升我市食品工业竞争力。& c1 }! Q* A1 {
强化服务,改善发展环境。就目前我市食品工业发展战略而言,定位准确,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农高区和高新区自身建设,健全服务机构,增强协调服务能力,积极开展行业技术培训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各项活动,增强协调服务能力,使产业内部各团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较好地与市场供需保持一致,形成共赢。+ m2 B4 N0 z j
|
|